学习十九大报告,这7个涉及统战的问题你要搞懂(一)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近日,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共同推出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系统而权威的学习辅导材料。其中,有7个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问题:
为什么要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如何理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怎样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什么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怎样理解“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如何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小编把这7个问题都整理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今天是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实践举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造福两岸同胞,推进祖国统一。
深入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践,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整体和长远利益,符合全国人民共同意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一国两制’方针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我们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一是坚定不移,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推进“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落实“一国两制”中,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以“一国”为根本,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在“一国”的基础上做好“两制”和谐相处;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保证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制度优势;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一国两制”下团结和凝聚爱国、爱港、爱澳的各方力量,把香港、澳门建设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没有了这个定海神针,两岸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颠覆。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文化、民族认同,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促进心灵契合。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共同之福,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十九大报告,这7个涉及统战的问题你要搞懂(二)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近日,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共同推出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系统而权威的学习辅导材料。其中,有7个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问题,今天来看第二个问题——
如何理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我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始终是社会主义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两种重要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的同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成效越来越大。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集思广益的优势。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为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和广泛参与提供了制度平台,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这就必须健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有效机制,使各方面、各层级意见和建议都能充分反映,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真正做到广泛沟通、广纳群言、集中民智、形成合力,在最具广泛性、代表性、包容性基础上形成最大公约数和统一意志,形成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局面,避免相互掣肘和各行其是。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
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党派真诚合作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凝聚各党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认同,增进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的广泛共识,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所在,也是我国政党制度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所在。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拓展协商议政渠道,提升协商议政实效,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
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达成广泛共识的优势。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体,涵盖各党派、各民族、各国家机关、各阶层、各团体、各行业、各领域等社会各方面人士。协商民主的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既涉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过程,也涉及各个层级的组织人事工作。协商民主的渠道和途径,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协商民主的形式和方法,有会议协商、文件协商、提案协商、咨询协商、谈话协商、信函协商等。如此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多样性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然能够充分反映各方面情况,表达各方面诉求,集中各方面意见,提出各方面建议,通过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安排,按照规定内容、形式和程序形成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进而从制度上保证有效集中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达成广泛共识。
第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协商民主的要义不在于协商本身,而是要通过最低制度性成本,收到民主形式的最好效果。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不是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不存在对抗和竞争,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轮流执政有本质区别。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包括政党协商在内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集思广益、达成广泛共识,能够有效克服党派和利益集团相互竞争和倾轧带来的弊端;通过畅通民主决策程序和表达各种利益诉求,能够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弊端;通过凝心聚力广泛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有效克服各项决策和政策步调不一、各行其是的弊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这种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在中西方民主政治实践中表现出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
学习十九大报告,这7个涉及统战的问题你要搞懂(三)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近日,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共同推出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系统而权威的学习辅导材料。其中,有7个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问题,今天来看第三个问题——
怎样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使各民族更加自觉坚定地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统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第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的形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使56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我国各民族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党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仅要如期实现,而且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进对新时代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的认同,需要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学习十九大报告,这7个涉及统战的问题你要搞懂(四)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近日,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共同推出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系统而权威的学习辅导材料。其中,有7个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问题,今天来看第四个问题——
为什么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持续关心关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要求领导干部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交往成为君子之交,做到“亲”、“清”两个字。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原则和方向。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家,发展依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促进增长、推动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政商关系是市场经济绕不开的一个重要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的新型政商关系,对于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二字来定位政商关系,揭示了我国新型政商关系的本质,不仅让政商双方在交往中都有规可依,更给领导干部如何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划出了底线、拓展了空间,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指明了道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打造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公平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指定的规则制定好,该提供的各种服务真正服务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领导干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廓清了长期以来处理政商关系存在的误区,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三,要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积极践行者。
新型政商关系,新就新在“亲”、“清”这二字上。“亲”就是亲近,强调双方真诚交流;“清”就是清白,要求彼此光明磊落。对领导干部而言,要对企业家“亲”上加“清”,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如何做到“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和交往,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如何做到“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打交道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与民营企业家“亲”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守底线,讲规矩,在与民营企业家交往过程中必须坚持两袖清风。对民营企业家而言,要在“亲”中守法诚信,自设底线,切实做到法律的“高压线”不能碰,道德的“警戒线”不能越。要在“清”中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树立正确义利观,不能见利忘义。要十分珍惜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学习十九大报告,这7个涉及统战的问题你要搞懂(五)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近日,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共同推出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系统而权威的学习辅导材料。其中,有7个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问题,今天来看第五个问题——
怎样理解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这些体现规律性的重要论述,为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原则方向和实践要求。
作为前无古人伟大创举的一国两制事业,是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
20年来,一国两制先后在香港、澳门付诸实施,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国家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认真履行宪制责任,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
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两个特别行政区经济稳定增长,香港稳定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澳门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跻身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经济体行列;
香港、澳门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均迈上新台阶,民主政制依法稳步推进,两个特别行政区居民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更加广泛的自由;
两个特别行政区同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国家发展中获得更强劲的动力,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事实雄辩证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这是基于20年成就和经验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确保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的逻辑前提。
同时又要看到,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全新的探索,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尤其在香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制度还需继续完善,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还有待加强,社会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问题上还需增进共识,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少挑战还有待不断化解,住房等民生突出问题还有待抓紧解决;澳门则亟待进一步解决经济对博彩业的依赖问题,实现多元化发展,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绝不允许触碰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的底线,绝不允许某些势力利用特别行政区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活动;
必须始终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在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进一步落实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程序,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学习十九大报告,这7个涉及统战的问题你要搞懂(六)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近日,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共同推出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系统而权威的学习辅导材料。其中,有7个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问题,今天来看第六个问题——
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明确宣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悲惨遭遇遗留下来的一块尚未愈合的伤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近年来,台湾岛内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牵动两岸关系格局。先是在马英九任内,在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两岸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晤。尔后,随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蔡英文上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遭到破坏,两岸交流合作陷入低谷。基于这种复杂多变的政治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对民族、对两岸人民高度负责的博大政治胸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努力以最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高度政治自信和政治定力。
两岸关系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祖国和平统一,都系于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和遵循一个中国原则,什么都好谈;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就是挑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潮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这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制高点上以最宽仁的胸怀,为岛内一切政治力量走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途敞开了大门。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说到底是不愿让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的民族悲剧重演。“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争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前景的最大诚意和善意。
但是,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决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不仅需要付出同步同向的艰苦努力,而且须臾离不开同形形色色“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坚决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习十九大报告,这7个涉及统战的问题你要搞懂(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近日,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共同推出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系统而权威的学习辅导材料。其中,有7个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问题,今天来看第七个问题——
如何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问题的紧迫和重要。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意义重大。
一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各方面人才的执着追求、忘我工作和聪明才智。当前,人才范围不断扩大,工人、农民的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新社会阶层的职业化、专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党要长期执政,始终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必须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二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的战略选择。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为了抢占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新机遇。人才争夺战特别是国际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必须以更大力度吸引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需要优化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人才素质提高、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进一步释放人才创新智慧和创新潜能,也都要通过集聚和发挥人才优势来实现。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需要多方面努力。
一是要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赢得国际人才竞争,要有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全面落实人才签证、居留、户籍、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使用人才资源的能力。要坚持不懈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为人才松绑。
二是要坚持以事业发展凝聚人才。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将人才规划、政策、投入置于最前端。要针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等需要,将人才改革嵌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以优秀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进程。
三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团结引领服务,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要注重在政治导向上下功夫,着眼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为执政兴国提供人才支撑把好政治方向。要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着眼最大限度聚才用才,加强人才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使各类人才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要在组织协调上下功夫,着力汇聚人才工作强大合力,抓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大胆开展工作和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好,优秀人才就会近悦远来、纷至沓来。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强烈人才意识,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自觉做好人才工作,在尊重、爱护、服务、成就人才方面发挥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