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部门介绍
    • 部门职能
    • 岗位分工
  • 民主党派
    • 民革同济大学委员会
    • 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
    • 民建同济大学委员会
    • 民进同济大学委员会
    • 农工党同济大学委员会
    • 致公党同济大学支部委...
    • 九三学社同济大学委员...
  • 统战团体
    • 海联会
    • 侨联
    • 欧美同学会
    • 知联会
    • 少数民族联合会
  • 参政议政
    • 人大政协名单
    • 政府提案主题
  • 统战理论
  • 人物风采
    • 党外人士风采
    • 统战工作者风采
  • 下载专区
  • 信息查询
 
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发展
发布人: 同济大学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 2016-10-27   浏览次数: 2454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农工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历届领导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季方、周谷城、卢嘉锡、蒋正华、桑国卫,现任主席陈竺。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农工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 持的亲密关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农工党遵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工党积极协 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开展咨询服务,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 挥了积极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农工党坚持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党 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团结带领全党成员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战胜非典疫情,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助学支教、法律援助、健康咨询和 科技服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举报中心

您的IP地址是:114.84.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