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部门介绍
    • 部门职能
    • 岗位分工
  • 民主党派
    • 民革同济大学委员会
    • 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
    • 民建同济大学委员会
    • 民进同济大学委员会
    • 农工党同济大学委员会
    • 致公党同济大学支部委...
    • 九三学社同济大学委员...
  • 统战团体
    • 海联会
    • 侨联
    • 欧美同学会
    • 知联会
    • 少数民族联合会
  • 参政议政
    • 人大政协名单
    • 政府提案主题
  • 统战理论
  • 人物风采
    • 党外人士风采
    • 统战工作者风采
  • 下载专区
  • 信息查询
 
同济致公党历史沿革
发布人: 同济大学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 2016-10-07   浏览次数: 1496

致力为公、参政兴国

中国致公党同济大学支部委员会

中国致公党同济大学支部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12月6日。成立初期共有党员13名,陈玲教授担任主委。致公党同济大学支部从成立伊始就同时“嵌入”属地——致公党杨浦区委员会,共同探索“区校全面合作”模式。支部成立以来,在致公市委、学校党委和统战部、杨浦区委和统战部的支持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把握“致力为公”和“侨海报国”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心工作,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服务同济和杨浦发展大局,结合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同时积极探索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求真务实,为学校发展、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夯实党派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建设

致公党同济支部注重自身组织建设,积极发现和吸收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党外人士,尤其是具有留学与海归经历的青年学者加入党派;同时做好对骨干党员的培养工作,及时推荐、报送优秀青年党员参加党派市委、统战部、社院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骨干轮训班,了解民主党派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性质、地位、作用,明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树立坚定信念、明确工作定位、增强参政议政能力。

致公党同济支部成立以来,支部党员中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共计5人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及常委2人(万钢、蔡建国)、市政协委员1人(陈玲),区政协委员及常委2人(陈玲、许惠平)。陈玲、李麟学和许惠平入选致公党中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委会,陈玲任专委会副主任;许惠平入选致公党七届上海市委监督委员会;陈玲还担任致公党杨浦区委主委。截至2016年4月,同济支部共有党员26名,其中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4人;退休人员7人。

二、强化党派能力建设,提升参政议政水平

致公党同济支部与杨浦区委通过资源共享、合作聚力等方式,协同参政议政,提高参政议政服务于属地的积极作用,并与区侨联等开展以“侨”、“海”为主题的界别联动,通过资源共享,丰富联动形式,形成结合互补。支部注重发挥组织的整体优势,动员全体党员为环境发展、创新转型、城市建设等积极建言献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卓有成效的提案、议案,内容涵盖了上海市、杨浦滨江区域工业建筑遗产资料调查与产业引导、创新城区、绿色社区建设、垃圾分类、住房保障等方面。其中陈玲主委支持的多项提案获得区政协优秀提案,包括:关于杨浦区“开展低碳城区建设与倡导低碳生活”的建议(2009-2010年),关于对杨浦区扬尘污染控制的建议(2009-2010年);关于加强复兴岛“水门”水域环境保护的建议(2007-2008年)等。支部党员曹伊清教授撰写的“关于完善后续管理,确保住房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提案获得李克强总理批示(2014年)。2014年陈玲教授代表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在市政协全会上作“长江口水域环境治理刻不容缓“的大会发言,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为培养后备力量,提高中青年党员参政议政的水平,致公党同济支部还组织支部中青年党员和杨浦区骨干党员一起学习参政议政的重要性、讨论参政议政的方式、学习提案撰写的方法。每年的专题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青年党员的参政议政热情,也为各位政协委员提交高质量提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激发党派创新活力,构建服务社会新局面

致公党同济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专业优势,开展内容广泛的社会服务工作,参与市委组织的城市共建,以及街道共建等工作。同济支部成员积极参加了致公党杨浦区委与新江湾街道、江浦街道、杨浦区环保局的共建,以及致公党市委、杨浦区委与四川都江堰,贵州毕节、遵义等地的共建工作。在陈玲教授、李麟学教授、许惠平教授等多次赴当地讲学、交流与教育帮扶的基础上,2014年5月26日致公党同济支部与致公党毕节七星关区支部正式签约携手共建,旨在充分挖掘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建立对口帮扶教育实训基地和长效帮扶机制,为七星关区提供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同心筑梦,为建设美好七星关携手共进。

支部党员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服务社会。如陈玲教授、许惠平教授主持了多项环境与海洋方面的国家级课题;李麟学主持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B3馆设计,汶川地震都江堰壹街区灾后重建地块设计等,并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和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等的多项奖项。在社会服务的同时,党员结合社会服务提升理论水平,积极发表理论文章,如陈玲等“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水环境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2015);王少平,陈玲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创新——基于上海杨浦老工业城区创新转型的思考”(2012);陈蔚镇“区域转型与重构下低碳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规划探”(2011);李麟学“基于绿色城市模式的两型社会构建”(2009)等系列论文在《中国发展》期刊上发表。

此外,支部还发动广大党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积极参与党派组织的各项传统社会服务项目,如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爱心义卖、爱心基金捐款等,为参政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致公党同济支部通过十年的努力,获得了丰厚的收获和肯定。曹伊清教授荣获2014年度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许惠平教授荣获2014年度致公党上海市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李麟学教授获得2010年度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先进个人;李麟学、陈皓等多人获得致公党杨浦区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5)等。陈玲教授获同济大学第二届卓越女性导师奖和师德师风优秀教师(2012),2009-2010年度同济大学“三八红旗手”,上海市育才奖(2007),上海市杨浦区“三八红旗手”‘(2004),上海市区局级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称号(2004),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2002),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1)等荣誉;同时还荣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上海市教学奖多项,以及主编的《环境监测》教材荣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2015)。仇雁翎教授多次荣获同济大学奖教金教师奖。

作为年轻的致公党组织,致公党同济支部活力充沛,也尚需在组织发展、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层面,坚持不懈、继续努力,为国家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持续贡献!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举报中心

您的IP地址是:114.84.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