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部门介绍
    • 部门职能
    • 岗位分工
  • 民主党派
    • 民革同济大学委员会
    • 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
    • 民建同济大学委员会
    • 民进同济大学委员会
    • 农工党同济大学委员会
    • 致公党同济大学支部委...
    • 九三学社同济大学委员...
  • 统战团体
    • 海联会
    • 侨联
    • 欧美同学会
    • 知联会
    • 少数民族联合会
  • 参政议政
    • 人大政协名单
    • 政府提案主题
  • 统战理论
  • 人物风采
    • 党外人士风采
    • 统战工作者风采
  • 下载专区
  • 信息查询
 
【转载】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大国人才 !顾祥林委员:推进在地国际化,结合双一流高校优势学科开设“全球胜任力”培训计划
发布人: 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 2022-03-05   浏览次数: 219

      我国2022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主导权。可以发现,在一些重要国际组织担任负责人或中高层职位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但目前,我国在国际组织中任职人员仍然偏少,职位偏低、结构失衡,这些原因也导致了任职人员在组织内发声边缘化。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建议,可结合双一流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比如,开设一流学科中的“全球胜任力”培训计划,通过推进在地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大国人才。

      如何站在国际组织和全球秩序中,为中国人和中国传播“中国声音”,则是每一个国际组织中的中国员工所面临的难题。

       “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亟需一大批具备全球胜任力,既能立足中国实践,又能与世界对话,并能实现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治理的优秀国际人才。”顾祥林分析,要实现上述目标,国内本土环境必须实现国际化。

     他建议,可通过推进高校在地国际化,发挥高校与所在区域作为人才高地的优势,提升校内和社会的国际化程度。他认为,在地国际化的关键,是建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国际性校园,为全体师生在校内提供接触跨文化与国际性事务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国际视野。

        “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可通过开设‘国际理解教育’相关通识课程,这也是实现‘在地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之一。”顾祥林表示,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可有效增长国民对世界多元经济、文化、社会的认识,提升我国国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能力。

        “过去,我们对国际人才的培养一度陷入只注重外语能力培养的误区。而事实上,国际组织所需人才要求全面发展,适应国际跨文化交流并具备全球视野。”顾祥林建议,可结合双一流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开设一流学科中的“全球胜任力”培训计划,打造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熟知国际规则的国际人才。

        “‘术业有专攻’,我们需要的‘全球胜任力’的人才,首先必须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但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国际合作的能力,可以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亮。”他同时认为,在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中,可结合国家遴选的优势学科,增加“全球胜任力”的培训计划,打造各个学科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形成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人才蓄水池。(本篇转自“文汇报”微信公众号)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举报中心

您的IP地址是:114.84.121.59